中国围棋文化(规格180*100)(水墨古典风格)
一、围棋的历史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二、围棋的别称
围棋的别称
围棋有许多的别称,就象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一样。
弈,是围棋古老的叫法,也是时间上长的叫法。从远古到唐宋,围棋被称为弈的时间约有3000年。今天英语中对围棋的叫法是“弈高”,这是来源于日本人对围棋的称呼,而日本人是在隋唐时期将围棋从中国带到日本的。所以英语中围棋的发音渊源于我国古代对围棋的叫法。
手谈,南北朝时出现的对围棋的叫法。《世说新语·巧艺》:“支公遁以围棋为手谈。”《颜氏家训·杂艺》:“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
碁,棋的古字写法。古代的围棋子多用石头或贝壳打磨而成,所以在造“棋”字时,形取“石”,声取“其”。日本人自一千多年前学会围棋后,一直到现在仍在用碁这个字。
烂柯,柯是指斧头柄,烂柯是说斧头柄烂掉了。传说晋代有个叫王质的人进山伐木,看见有几个小孩下围棋,不知何物,越看越觉有意思,不知不觉看了好多年,等到想起要回家时,赫然发现斧头柄已经烂掉了。
乌鹭,乌,黑色大鸟,鹭,白色大鸟。二字的意思是黑白,即指围棋。
此外,还有“坐隐”、“黑白”、“方圆”、“大棋”等叫法。
三、围棋的棋品:(关羽刮骨疗伤)
九段制,源于我国古代品评人物、书画、职官的等级。在我国古代,围棋手的等级称为“棋品”,因受人品、言品、书品“九品制”的影响,故棋品也设“九品制”。
《汉书·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国魏司空陈群始定九品之制,定人才高下,分为九等,即“九品官人之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古代品评书画艺术分神品、妙品和能品,其源出南朝《书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为九例),称为“三品九等”。
“九品”名称,早见于北京张拟的〈棋经.品格篇〉:“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明清以来,有国手、二手、三手、四手之分,每手又分先后,略近九等。日本效之,称为九段。现在,围棋九段之分,已为各国通用。
第五版(180*100)
叩启艺术之门 带你走进黑白
围棋是中国古代四大才艺,“琴、棋、书、画”中的“棋”专指“围棋”。围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千变万化、计算复杂、乐趣无穷的围棋,素有“棋中”的美誉。目前已风靡,成为了人们为关注且有影响力的智力体育项目。我国历史上尧、舜时代,尧为了教育比较愚笨的儿子丹朱,研究发明了围棋,通过教会丹朱下围棋而他的智力,说明围棋发明之初业已确定了它的教育功能。实际上,围棋正是“大脑的体操”。
围棋自古代传到国外,在日本、韩国等五十多个得以推广和发展。日本甚至有“围棋的第二母亲”之誉。
陈毅元帅所言:“国运兴,棋运兴”。我国的围棋如今得以复兴,与日本、韩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我们国运昌隆的结果。当今时代,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围棋能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不失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手段、好形式。
一、下围棋有益于孩子的智商
1、记忆力是智商的基础。围棋有很多术语,有丰富的棋谚。而围棋定式、死活型更是数不胜数。下围棋就是要尽可能地记住并掌握和运用它们,这是基本功。而且下围棋,是在对棋的“筋”和“型”的玩味和感悟中,去培养棋感,辩明棋理,是一种活的理解记忆。七、八岁的小孩子下完一盘棋能马上复盘几十手甚至上百手棋是不足为奇的。
2、围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在下棋过程中,能洞察对方设下的种种圈套、陷阱,找到对方棋型的缺陷,从而痛而击之,战而胜之,这就是高手,就是观察力强。
3、围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围棋的本质在于创新,围棋的变化空间巨大,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促使其不断更新观念,出奇制胜。围棋从布局到中盘到收官,从形的急所,形势判断到舍小取大,无不需要极强的全局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
4、围棋有利于孩子锻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布局初,想象飞驰,创造出含义深邃意境高远的构思。下棋之中,一子未落,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变化构图已在心中浮现,各种棋形,死活图影映脑中,运用“心算”,估算棋形的方向,孩子们通过不断构思、计算、判断和决策,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
二、下围棋有益于孩子的情商
情商即人的情绪商数,是关系人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有教育家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与否80以上取决于情商。情商的构成主要是注意力、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
下围棋有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棋局开始,棋子的生死搏杀,稍纵即逝的机会的把握,无不需要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盘棋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三个小时,能在如此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与其他不学棋孩子的差异可想而知了。
下围棋有利于培养孩子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近几十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感叹学生心理承受力太差。是的,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意志力,特别是被溺爱的独生子女。而人生的历程,险象环生,饱尝艰辛胜败,这些无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而
在围棋这个黑白里,争取胜利和承受失败是其显著的特质。通过学习围棋孩子可以增强争胜的信心和锻炼坦然面对失败的胸襟。
三、下围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韩国有一民间俗语:“下棋的孩子不变坏”。围棋中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诸如拼搏、进取、适度、大气、戒贪等等。对围棋产生兴趣,自然对那些充满暴力、色情情节的电子游戏、电影、电视等无暇涉及和不屑涉足,家长们也可放心许多。
基于以上几点,现在清华、复旦、南开、北大、北师大等高等院校已将围棋列入选修课并计算一定的学分,各地许多、幼儿园将围棋纳入正式课程,使围棋成为培养孩子素质、开发孩子智力的一门课程。
四、小孩什么时间学围棋佳
许多家长为启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其情操,选择了让孩子学习围棋这一途径。那么,让孩子什么时间开始学棋好呢?
研究和实践表明,小孩4至5岁就可以开始学棋。学围棋需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和判断,因此,小孩在入门和学棋初期进步会慢一些。但是,由于这时的孩子还未上学,没有文化课程的压力,时间充裕,可以投入较多的时间去学习。通过一年半载的学习(每天一小时),棋力一般可以达到业余九级至一级之间,这时,他们的计算能力已能达到3—4年级的水平,将来可以地面对课程。
那么7至10岁的小孩开始学棋怎么样呢?这时候小孩正属于智能发育的时期,而且正处于的低年级,学习任务比较轻,业余时间较多。周末学棋、下棋正合适。这时候学棋的小孩,能对学习、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学棋的也明显。他们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棋力能达到业余九级至业余初段之间。
小孩在11至13岁才开始学棋,也不嫌晚,把学棋当作启发智力、陶冶情操的业余爱好来培养。下棋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都比较强,将来读时不仅对理科类的课程,而且对文史类课程的学习帮助都很大。
目前,国内诸多院校纷纷推出招收围棋特长生的政策。在提倡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下,桂林市多所中都在开展弘扬国粹--围棋文化普及教育,围棋有利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围棋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市中入取具有围棋特长的孩子。
第六版:人物简介(每份制作规格为:60高,按比例)
吴清源(1914年6月12日-),本名吴泉,字清源。现代围棋名家,日本退休职业棋士,又号“昭和棋圣”。出生于中国福建,七岁开始学棋,数年后已难逢敌手,有“天才神童”之称。后来被旅华日本棋手井上孝平五段赏识,引荐给日本围棋长老濑越宪作七段。其后远赴日本,称雄日本棋坛数十年,开创新布局,被棋坛誉为“现代围棋人”。
古力1983年2月3日出生,重庆人。1995年入段,1998年四段,2002年七段。6岁学棋,95年进少年围棋队,1997年底拜聂卫平九段为师,曾获青少年围棋赛。现已成为中国围棋代表人物。2009年2月25日,古力得“世纪大战”的胜利,夺得个人第五个。古力目前保持着四大棋战,一举超过李世石,成为“人”。
陈祖德,围棋。上海人。历任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少时从围棋前辈顾水如、刘棣怀学弈,后参加上海体委及体委围棋集训班,优异。棋风善于搏斗,灵活多变。 先后九次出访日本,与日本棋手对垒,胜多负少。1963年、1965年两次战胜日本九段高手,是中国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1964年获五段称号。1981年获九段称号。所创围棋新型布局,被誉为“中国流”,其优点为速度快,胜率高,已成为流行新型布局。
聂卫平(1952年8月17日—),河北深县人,中国围棋运动员。现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1985年11月20日,聂卫平获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后胜利。1988年3月26日,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棋圣”称号。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杰出人物”。 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